湖州市建设局聚焦绿色产业发展、绿色建筑提质、绿色交通扩面、绿色生活推广四大重点,主动作为快推进,2020年仅通过绿色建筑和垃圾分类,为全市减少碳排放量82万吨,努力创造更多湖州经验。
扩面绿色建筑。在全面铺开绿色建筑的基础上,编制全市绿色建筑项目库,依托绿贷通平台定期向全市金融机构推送入库项目,强化银企对接。目前,入库项目282个,打造上实博览中心、南太湖山庄等13个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率先将南太湖新区长东片区规划建设为绿色建筑发展示范区,把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设定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确保实现区域内高星级绿色建筑全覆盖。2020年,全市通过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896万平方米工作,减少碳排放46.44万吨。
培育绿色基地。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对新建规模和年产量达到一定标准的予以财政奖励补贴。同时,创新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保障下游企业融资需求,培育绿色建筑产业提升。目前,全市已建成25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培育三星级绿色建材生产企业15家,初步形成了辐射长三角、具有规模优势的绿色建材集群。
塑造绿道网络。在绿道建设中,以生态环保材料、当地原生材料、可循环废旧物资“三优先”原则为基础,有机融合慢行道建设、交通换乘模式、绿道驿站规划等,将绿道打造成为交通枢纽、旅游集散点的“接驳站”,实现多种出行方式间的“零换乘”。全市累计建成绿道896公里,其中省级绿道297公里。其中西塞山路两侧绿道串联8个公交站点、4个停车场、2个自行车租赁点。
推行绿色分类。在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区域推广使用“竹篮子”“布袋子”,在学校、机关单位、医院推行“光盘行动”,从源头减少各类垃圾。1-2月,全市生活垃圾总量9.59万吨,同比2019年1-2月同期下降-4.39%。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垃圾发电、提油等,市本级餐厨中心吨餐厨垃圾发电量从37度提高到42度,增长13.5%;南太湖垃圾焚烧发电厂吨垃圾发电量从334度提高到了394度,增长17.8%。2020年,湖州市共焚烧134万吨生活垃圾进行发电,相当于节约19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7.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