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规划引领、协同作战、智慧赋能,大力推进“品质做精、环境做美、风情做特、整体做优”的绿道建设,逐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联、山河湖路四通”的绿道网,有力助推全省美丽大花园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绿道896公里,其中省级绿道297公里。
倾力打造整合多项资源的“绿色之道”
在绿道建设中融入生态保护、文化底蕴、低碳环保等理念,做到全域规划、全域统筹。融入生态底色。将绿道建设与山水林田湖草有机结合,注重原有环境、古树名木、建筑遗产“三保留”和植物造型、用材类型、区域地形“三适应”,构建了城镇休闲绿道、滨水漫游绿道、乡野生态绿道,各285、209、402公里,做到有河必有绿、有绿必有道、有道必有景。长兴古银杏长廊3万余株原生银杏树遍布十余公里,被誉为“世界银杏的故乡”。融入文化底蕴。以绿道为载体,叠加自然生态、文化元素、时代表达,共串联起全市124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35个省级传统村落、6个中国传统村落,鲜活“乡土印象”,营造出一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丽画卷。吴兴区滨湖步道串联大溇、幻溇、许溇、杨溇、义皋、伍浦等太湖溇港10个村落,重塑蚕桑、丝织文化。融入环保低碳。在绿道建设中,优先使用生态环保材料、优先运用当地原生材料、优先适用可循环废旧物资,将环保低碳的理念一以贯之。安吉“两山”绿道在采用生态素土及帕米孔材料的同时,驿站公厕、垃圾桶、导视牌、信息牌等配套设施的多采用竹制原材料和新型科技板,最大程度保护环境。
倾力打造保障百姓福祉的“民生之道”
在绿道建设中融入体育运动、休闲旅游、交通出行、生活便利等多种功能,构筑绿色生活方式。塑造生活“新态度”。将绿道建设和人口密集区紧密结合,串联景观、商业区域,增设休闲、娱乐、生活功能,供人们散步、骑行、郊游,谋求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打造“慢行生活圈”。如南浔水晶晶绿道途径7个小区、2个菜市场、2个大型酒店,15分钟内即可进入绿道,并配有10个直饮水点,营造了亲水见绿的美好生活圈。提供健康“新选择”。引入“全民智道”系统,将云计算、walkcon等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于健身步道,沿途配套有慢行休闲步道、自行车道和景观项目,并设置运动指示牌、健身体测小屋等设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绿色户外运动空间。安吉营盘山公园绿道已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手机APP实时观测等功能,市民可享受智能化运动体系带来的绿色生活理念和现代化科技体验感。打造出行“新方式”。有机融合慢行道建设、交通换乘模式、绿道驿站规划等,将绿道打造成为交通枢纽、旅游集散点的“接驳站”,实现步行、公共自行车、公交等多种出行方式间的“零换乘”,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西塞山路两侧绿道全长9公里,串联8个公交站点、4个停车场、2个自行车租赁点,大幅提高通勤效率。
倾力打造铺筑新业态发展的“财富之道”
拓展绿色发展的经济价值,绿道成为引领消费时尚、转变发展方式的“产业道”“经济道”。推动了网红产业发展。创新实施“绿道+场景营造”,通过云购物、云直播、云推广方式,联动消费券发放、旅游直播带货等活动,探索夜市、美食、徒步、教学研产业新模式,为湖州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3月1日至5月31日,全市派发56万张旅游券,总价值达1.98亿元。4月首场旅游直播达成13095笔订单,总销售额达2691万。推动了民宿产业发展。以绿道为网络,推动“一二三”产融合转化,做大做强精品花木、果蔬、养殖、民宿等“绿道经济”,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实现建成一条绿道、发展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安吉县余村绿道融合生态景观、山体林道、矿区遗址,带动了周边观光、民宿、休闲采摘等经济活动发展,2019年全年,天荒坪镇接待游客突破9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2.5亿元。推动了体育产业发展。在西山漾绿道、莫干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等,开展“车行、彩跑、健步”三大主题活动,形成了“太湖马拉松”“健走绿道”等城市标志性活动。自2012年起,每年与江苏省联合举办环太湖自行车赛,参赛人数近300名,观摩群众上万人。